为什么有人喜欢玩收藏,而历史上又有几次收藏热?

可以说绝大多数收藏人的第一次收藏体验,都是由于好奇或趣味引起的。尽管有许多偶然性,但一旦有了兴趣,尝到甜头,就往往一发不可收拾。第一次印象永不灭。第一次成功最难忘。若干年以后,当他们回想第一次收藏的经历,总会激动不已。有句名言说得好,兴趣就是老师。

有些老年收藏者开始收藏活动,并非目的性很明确,往往是出于怀旧。诸如爷爷的大烟斗,祖母的碧玉簪,老外婆的绣花鞋,父母亲那泛黄了的结婚证。见物思情,怀旧之情油然而生。将这些身边之物收藏起来,这不是简单的收藏,而是收藏了一份亲情,一段情缘。又如对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时期物品的收藏,是对过去亲身经历的那段社会史的一种追忆和怀念。这种怀旧情结大多是收藏一些典型的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要说搞收藏完全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不客观的。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收藏家也是精明的投资家。众所周知,艺术品收藏是较房地产、股票有更高回报率的投资活动,古往今来,古董商、古玩店都是利润丰厚的行业。在商品社会中,收藏人的收藏活动,大多受着保值、增值心理的支配,这是正常的,但也不是惟一的,构成收藏动机的心理因素可能是多元的,但无论如何,保值、增值心理一般是收藏内驱力的中坚力量。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五种心理需求中最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许多成功的收藏家,他们的最终追求和实现,就是在自我实现心理驱使下,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最后走向成功的。他们是真正的收藏家。他们当中不乏著名的爱国人士、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如张伯驹、夏衍、周培源等为了保护国家文物,省吃俭用,乃至倾家荡产,不计身家性命,藏护国宝,最终再无偿奉献国家。这种自我实现的心理,这种人生精神境界,堪称收藏家的楷模。

收藏家马未都2008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认为,我国历史上收藏热有五次,其一为北宋,其二为晚明,其三为康熙盛世,其四为晚清到民国初年,其五为当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此为“历史上形成收藏热有五次之说”。

北宋应该是古代收藏热形成的第一个时期。士大夫们主要流行收藏赏玩奇石,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太湖石记》、宋代词人苏东坡写的《怪石供》等名篇最有名,宋代书法家米芾提出赏石四字要诀“皱瘦漏透”及“米芾拜石”的故事,影响甚远。尤其是宋徽宗时期的政和、宣和年间至“靖康之变”后的南宋,应该是古代收藏热形成的第二个时期。因宋徽宗本人是著名书画家,又独创瘦金体书法,还创办了“翰林书画院”,并使画院成为整个科举制的一部分。此时,求仕途者学画、藏画成风,此时收藏赏玩书画应为最有影响力的收藏项目之一。

展开全文

晚明应该是古代收藏热形成的第三个时期。尤其是明“隆庆”开关之后,海外大量的珍贵木材、犀牛角、象牙的进口及从海外传入的珐琅器工艺制作的日趋影响,古玩杂项工艺制作名人辈出。如明开创嘉定派竹刻的竹刻大家朱松龄、制玉大家陆子刚、制铜手炉大家张鸣岐、制墨大家方于鲁、版刻大家黄应光,还有明式硬木家具的兴起、明宣德炉的竞相仿制。此外,明代文人画收藏虽然流行,但此时,收藏古玩杂项应为最有影响力的收藏项目之一。

康乾盛世应该是古代收藏热形成的第四个时期。清康熙皇帝在文化上的杰出贡献是甘愿让满族文化融入到汉族文化之中。康熙派督陶官郎廷极去景德镇烧瓷,当时郎廷极督烧的一件郎红釉瓶,在故宫成立80周年之际,作为故宫十件藏品中的瓷器代表展品,可见郎红釉的传世影响力。雍正亲自参与瓷器纹样设计,雍正时期的督陶官叫年希尧,其所烧的窑俗称年窑。乾隆时期的督陶官叫唐英,其所烧的窑俗称唐窑。乾隆80岁时为其祝寿督烧的“瓷母”瓶,十五种釉彩,十六层纹饰,高86.4cm,堪称陶瓷工艺上的经典。康乾盛世是我国陶瓷工艺的顶峰期,也是宫廷瓷器收藏的繁盛期。

清末民国初年应该是古代收藏热形成的第五个时期。清末时期,满清王朝摇摇欲坠,宫廷内大量古器文物流出宫外,流露民间。末代皇帝溥仪以赏物之名,让其弟带出众多名画,为维持小朝廷的开支向银行抵押库存官窑器物。众多太监偷盗宫廷古器变卖,没落王爷贱卖宫廷遗珍。因古物卖家与买家出现,形成古玩群体市场,故清末年间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一度兴旺,日本欧美古玩商闻风而动觅商机。民国初年,上海五马路(现广东路)古玩市场也兴旺,上海滩著名的“卢吴公司”是出口古玩的大商家。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主流的收藏项目金石碑帖书画依然流行,日本欧美古玩商热衷于收购中国的宋至明清的官窑及历代石刻佛像等,故也带动了本土的买办、资本家、医生、律师们收藏瓷器及古玩杂项。这一时期是中国历代民间古玩市场真正的成熟期。

当代(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应该是历代收藏热形成的第六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收藏热形成的最普及、最繁荣的时期。国泰民安,盛世兴收藏,是当代收藏热形成的时代背景。当代收藏热的形成,更多是以投资、投机性收藏为特征,商业化收藏为标志,而传统修身养性式的收藏已被边缘化。即真正懂行的古玩书画收藏家很少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去拍卖会竞拍成百上千万元一件的收藏拍品,而那些举牌人明显大多是财大气粗的企业家、暴发户。随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世界,波及中国,那些收藏品炒家在搅乱了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价格之后会逐步隐退,真正的古玩书画收藏家依然是当代收藏界的主角。

-------------------------------------------------------------------------------------------

古玩古董交流鉴赏 洪馆长

微信:15626545143←长按可复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